中新社青島6月25日電 (楊曉衛)以恪守“學者辦刊、造就學者”原則聞名中外的《文史哲》雜誌25日在其創刊地山東青島正式發行英文版(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創刊號。主編王學典表示,《文史哲》英文版的創辦初衷是讓世界更好地瞭解中國,為中外學術界搭建溝通對話之橋。
  《文史哲》英文版與歐洲著名學術出版社博睿(Brill)合作推出。《文史哲》英文版執行主編王心揚介紹了創刊號的相關情況,並就中國學術期刊英文版的前景做相關討論。他說,《文史哲》英文版創刊號主題為“中國社會形態問題”,首期刊發中國學者文章6篇,海外學者3篇,文章從不同方面探討了秦至清末2000餘年間的中國社會性質,闡釋中國模式和中國道路。
  獲得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的王心揚有20多年海外經歷。他強調,英文版並非中文版的簡單移植或精編,而是採取專題形式,每期集中於一個海內外學界共同關註的問題,選譯相關中文文章,同時組織英文原創稿件。“英文版嚴格遵循國際學術規範,實行匿名同行評審制度。由餘英時、王靖宇、安樂哲、池田知久、龐樸等20餘位海內外一流學者組成的編委會,也將能夠保證雜誌時刻對國際學術前沿保持敏感。”
  “世界需要瞭解中國,中西方文明的衝突往往緣於西方對中國文化的生疏與隔膜。”同時作為《文史哲》中英文版主編的王學典認為,長期以來,中國與西方的相互瞭解是極不對等的,把中國人文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成果譯介到海外,是《文史哲》英文版的最高宗旨。
  談及《文史哲》英文版,中國教育部社會科學司規劃處處長徐青森表示,今年教育部社科司準備啟動一項計劃,就是如何加大對外文的學術期刊特別是中國學術期刊外文版的支持力度。60多年來堅守學術品格的《文史哲》推行英文版,定會對中國學術、中國文化的對外展示產生非常重要的積極影響。
  作為新中國第一家高校文科學報,創刊於1951年的《文史哲》雜誌被看作是中國大陸主流學術風向標之一,曾發起和推動了“中國古史分期論戰”、“中國農民戰爭史論戰”和“資本主義萌芽問題論戰”等多場學術大討論,李澤厚、龐樸、李希凡等著名學者都曾在《文史哲》刊發代表性作品。目前《文史哲》發行至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8年海外訂戶達545家。
  當日,“方法與路徑: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學術研討會同步舉行,來自中國科研單位和高校的30多位專家學者就“什麼是中國文化”、“制約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瓶頸”、“西方學術界需要怎樣的中國學術期刊英文版”等話題展開激烈討論。(完)  (原標題:《文史哲》雜誌英文版創刊號首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b80xbyvh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